1977年安徽女知青于文娟,返城前夜深情告别,共画青春句点

淮北 更新于:2025-08-03 04:02
  • Henry237397410
    1977年,安徽女知青于文娟,返城前夜与一小伙共度一晚,:“你对我很好,我们给过去画个句号吧!”谁知回城没几天,她却突然消失不见,从此,她的一生就此改变。

    1977年那会儿,安徽合肥的知青妹子于文娟,在淮北墩子村当了八年“村姑”,终于盼到了回城的通知。临走那晚,她和房东家的傻小子王胜利“共度良宵”,然后扔下一句:“你对我挺好,咱们这事儿就算翻篇了啊!”结果回城没几天,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,家人找得头都快炸了,愣是一点消息没有,人生轨迹那叫一个曲折离奇。

    于文娟,书香门第出身的小姐,1969年一咬牙一跺脚,跟着国家号召下乡了。刚开始那叫一个惨,不过人家硬是挺过来了,还当上了村小学的代课老师。王胜利呢,是个实在孩子,整天跟在于文娟屁股后面献殷勤。俩人的小火花,那是越擦越亮,可谁也不敢挑明了说。

    1977年,返城的春风一吹,于文娟的调令就到了。临走的那一宿,俩人的感情也走到了头。谁承想,她这一走,就像是石沉大海,家里人四处打听,愣是没个音讯,成了一桩无头案。

    于文娟这辈子,就像是本写到一半被谁撕了的小说。19岁下乡,27岁回城,最好的八年都留在了墩子村。从个娇滴滴的城市姑娘,变成了能扛锄头、能上讲台的农村女汉子。她的那股子韧劲儿和适应能力,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知青的代言人。

    王胜利这家伙,就像是她人生路上的一块暖宝宝。平时不声不响,关键时刻总能给她送温暖。俩人的感情,藏在麦田的波浪里,藏在夜晚村路的月光下,藏在那些不用说出来就能懂的眼神里。他们心里都明白,这段感情注定没结果,可谁也不愿意先放手。1977年,政策大门一开,于文娟那可是终于瞅见了回城的曙光。她二话不说,收拾小包袱就准备撤,但心里头还是有点儿五味杂陈。要走的前一天晚上,她和王胜利俩人腻歪在一块儿,至于他们嘀咕了些啥,干了些啥,外头人那是一点儿都不知道,反正最后于文娟走的时候,轻飘飘来了句:“你待我挺好,咱们这事儿就算翻篇儿啦。”

    回了城,按理说该是新生活的开始。老爹老妈给她找了个铁饭碗,小日子眼瞅着就要步入正轨。结果没逍遥几天,她就像被地洞吸走了一样,人影都没了。家里人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,合肥城都快翻个底朝天了,愣是没找着半点儿蛛丝马迹。她到底是溜之大吉了,还是碰上啥不测了?这事儿,无解!

    于文娟这一跑,成了村里头好多年的八卦热点,也成了她家里人心里头永远拔不掉的一根刺。那晚的分别,说不定根本不是啥结束,而是命运老儿埋下的一个坑。在那个乱哄哄的年代,小老百姓的命运就像河里的一片叶子,风一吹,就不知道飘哪儿去了。于文娟啊,也就是那片叶子中的一小片儿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